記憶中的美食多少帶有一些美食背後的故事。 芝麻醬燒餅讓我想往生的爸爸。 吃醬燒餅是爸爸帶我們認識的,厚厚的燒餅夾著牛肉片,大口咬下十分過癮。 最讓我有記憶的是爸爸生病後胃口不好,有一天竟然跟說想吃醬燒餅,還說可以吃三個。 正巧在當時上班的附近餐廳找到,立刻帶回家給爸爸解饞。 多年以後看見北京師傅分享的醬燒餅,一股熟悉的味道和想念的思緒湧上,一定要來試試看。
這款醬燒餅很實用,可以PK台式的刈包。 家裡的廚房主任不喜歡吃刈包,他說甜甜的不喜歡。 醬燒餅有讓他喜歡,外省口味比較like,他說的。 醬燒餅是發麵,只需要醒麵約30分鐘後開始操作,一路到底不需要中間和最後發酵,直接烘烤。當然如果可以有鐵桶像烙餅一樣的方式會更香,但能夠這樣的做出已經滿足。
材料:
中筋粉心粉 400g (水手牌粉心粉)
快速酵母 5g
無鋁泡打粉 3g
清水 250g (冬天以溫水操作)
芝麻醬 65g
鹽 8g
白芝麻 適量
材料如圖。 鹽缺席等會再出現。
麵粉、泡打粉、酵母、清水入缸盆中,攪拌機以慢速轉中速攪打約12~15分鐘。 中式麵點的特色講究勁道,麵團多揉揉有幫助。
完成後的麵團,指腹按壓麵糰馬上回彈表示完成。 麵團放入容器中蓋上濕布或是保鮮膜,靜置約30分鐘醒麵。 瓦斯爐在滷牛腱,容器就放在附近幫忙溫暖一下。
醒麵完成。 麵團按壓一下鬆弛後變得鬆軟。
麵團放在工作板上,稍微壓出大空氣後,利用擀麵棍將麵糰擀開成長方形。
折擀麵糰:灑上少許乾粉,將麵皮折三折再擀開。
反覆操作幾次,增加勁道。
最後將麵團擀成厚度約2mm的長方形麵皮。 剛開始不好使力,慢慢操作越來越有心得,操作越加順利。
麵皮的厚度看一下,慢慢擀開,天冷都不冷了。※烤箱以200度C預熱。
芝麻醬抹入:芝麻醬是吃涼麵的那種。 本身帶有油脂不須要多加油,因此在挖芝麻醬的時候也要將罐子裡的油脂一起挖起。 利用橡皮刮刀抹平芝麻醬。
鹽出現了,均勻的灑上鹽在麵皮上。
在灑些乾粉 (材料外),如果芝麻醬比較稀的話可以幫助沾附均勻。
捲起麵皮:一邊捲起一邊抻,抻的意思是拉長。 一邊捲一邊將麵皮拉長捲緊成團。
完成捲起後的麵團。 中間部位比較厚稍微用手向兩邊擠開即可。
接著將麵團揪出一個個劑子。 方法是左手握麵糰,右手捏著想要成團的麵糰處往前拉出。
利用往前拉出劑子的方式可以讓兩頭有些壓痕。
兩頭的壓痕向內收起。
翻轉後壓扁就完成整形,完全手掌操作不需要擀麵棍。
糊糊,北京師傅說這叫做糊糊。 將麵粉和清水(材料外)調成稠麵糊,抹在麵糰上沾上白芝麻,這樣芝麻比較牢固,不意脫落。
糊糊抹在麵糰正面上。
抹上麵糊的面沾上白芝麻,略為按壓。
完成所有的麵團沾白芝麻。 一一略為用手掌按壓後放入烤盤。
烤盤是防沾處理過的,直接鋪放。 烤盤送入烤箱以200度C的溫度烘烤18~20分鐘。 中途依據家中烤箱特性,將烤盤轉向幫助受熱上色。
燒餅出爐囉! 趁熱將燒餅放在層架上冷卻。
趕緊切一個看看,好燙。 橫切開來可以看見層次明顯。
燒餅底部的模樣,很粗曠。
夾入牛肉片,青蔥和香菜。 媲美台式刈包的芝麻醬燒餅夾牛肉完成…
有興趣一定要試試看。 趁著家人都在身邊要好好保握當下的幸福喔!
爸爸很喜歡吃,我幫他多吃兩個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