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做艾草粿的時候,是用媽媽跟鄰居媽媽去野採回來的新鮮艾草。 最近在Sogo City Super 超市看見艾草粉,突然間勾起做艾草粿的日子。 這個艾草粉是從日本來的,好像棉花一樣,跟想像中的有些差異。 暫時不想做艾草粿,想做麵包。
宇治抹茶蜜紅豆吐司的配方很棒,想從中更換抹茶粉為艾草粉。 蜜紅豆有點不足,剛好用家裡有存貨的栗子,替補使用。 感捲的方式相同,讓蜜紅豆和栗子平均分布在吐司麵包中。 艾草粉的使用超過抹茶粉的用量,因為艾草的氣味較為薄弱。 女兒說,又沒關係艾草是掛在門上避邪的耶,不用太多……這是什麼道理?
材料:12兩吐司模 2個
高筋麵粉 400g (凱薩琳麵粉)
T55麵粉 100g (低筋麵粉亦可)
奶粉 15
抹茶粉 15~20g
乾燥酵母 5g
細砂糖 40g (使用上白糖)
鹽 8g
全蛋 25g
清水 340~350g
無鹽奶油 40g
蜜紅豆+栗子 160g
材料如圖。
這是艾草粉。
台灣富澤商店代理進口。 後來才發現在台灣的有機商店也有販賣台灣的艾草粉。 下次再來替換使用看看。
所有的材料除了奶油外放入鋼盆中。 攪拌缸以慢速3分鐘後轉中速3分鐘攪打。
包裝內艾草粉的模樣,摸起來很虛無的感覺,有點像棉花。
停機加入軟化的奶油,攪拌缸再次以慢速4分鐘後轉中速4分鐘攪打麵團。 天氣熱攪打麵團時記得要墊冰水盆調整溫度,以免麵團過熱。 ※ 記得奶油加入的時候要像牙膏的狀態一樣,時間來不及就將奶油切成薄片加入。
薄膜狀態不錯喔!
麵團整形好放入鋼盆中 (麵團溫度約在24.5度C),蓋上塑膠袋放入微波爐(不開火),進行第一次發酵約70~90分鐘 (視氣候溫度差異觀察調整)。 ※ 中途一半時間的時候記得將麵團翻倍三折兩次後,繼續放回鋼盆完成發酵時間。
發酵時間完成!
麵糰第一次發酵完成,檢查的方法是手指沾上乾粉插入麵團中心位置,麵團不回彈表示OK。
將麵團分割成兩等分,各自三折兩次後滾圓。 進行中間發酵約20分鐘。
20分鐘時間過去,取一份麵團拍出大空氣後,利用擀麵棍將麵團擀開,平均加入第一份40公克的蜜紅豆和栗子。 接著從麵皮上方捲起。
捲起後的麵團轉90度後放在工作檯上,靜置10分鐘。
接著我們再操作第二次擀捲。 完成後從麵皮上方捲起。
這次以簡單的造型就將麵團收口處捏緊後朝下的放入吐司模型中,蓋上塑膠袋進行最後發酵約60分鐘。 ※ 最後發酵完成前15~20分鐘烤箱以200度C預熱。
最後發酵時間到,麵團幾乎是九分發,要入爐烘烤囉! 麵糰上抹上蛋汁撒上杏仁角(材料外),開心地切割三條線後,送入烤箱以200度C烘烤約25~28分鐘。 中途需視烤箱特性轉向幫助上色和受熱平均。
吐司出爐囉! 記得脫模的口訣嗎?戴手套拿吐司盒在工作檯上先向自己倒再向對方倒,提起盒子放在層架上然後後拖將盒子取出,吐司扶正。
吐司放在層架上冷卻。
放大一點看看艾草的淺淺色。
切開來的吐司,淡淡的綠和分布均勻的蜜果子。 這吐司好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