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的上課已經第三週了,一週比一週精彩、有趣。老師們上課時仔細的解說理論中的為什麼,以往只會做的現在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改變配方會有什麼差異性,滿滿的知識豐富了對於甜點喜好的我們大家筆記抄不停,重點寫了又寫,就是要把這些寶貴的訊息記錄下來。同時老師們上課風趣的方式讓上課好生活力,大家也從不曾看時間幾時要下課,在工作區的實作練習時,大家一起秤材料、煮餡料、打麵糊、切割,穿梭其間都是喜悅的氣氛,烤焙出來的成品分相品嘗,討論和老師示範的成品口感差異,每天都很充實,當然體重好像也悄悄的因為美味甜點的貪食小有上升的趨勢,美食當前不嚐多可惜!
逐漸的和同學們因為每日的相處而慢慢熟悉,許多的七年級男、女生都是捨棄原有的工作來到這裡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學,目標明確、態度也很肯定,真要豎起大拇指稱讚他們的勇氣,畢竟這個改變很dramatic… 好像也要給現代的父母拍拍手,大肚量的支持孩子們跳tone的改變,只要有目標和想法那家父母不挺呢!
這週學習了〝泡芙〞─〝奶油空心餅〞是他的學名,〝甜甜圈〞─〝道那司〞是它的學名,真是太不一樣的名稱。奶油空心餅是以產品的成分和形狀而名,泡芙是從英文Puff而來,為日常生活上我們對它的俗稱,〝道那司〞可想而知的是翻譯自英文的Doughts,甜甜圈應該指的是台式口味的道那司再沾上肉桂砂糖或白砂糖,甜甜的味道和外型圈圈的樣式,所以我們叫它甜甜圈,很酷的命名。說到甜甜圈還有很精彩的演進史。下回若有單獨操作這項甜點的時候再來好好聊聊。
是派還是塔?一般來說派是先烤好的派皮填入熟餡料,塔是連同生餡料一起入爐烘烤的做法,可是塔也可以派的製作方式呈現嗎? 近年來市面上流行的法式鹹派(quiche),就是塔皮派法,誰說一定要一成不變,改變也能帶來新享受。 布丁派是個好玩的新接觸,乳酪塔也以不同的方式製作,沙菠蘿─好美的名稱這是什麼呢?
千層酥(pastry),學名居然叫做〝鬆餅〞,還以為是用鬆餅機烙出來格子鬆餅,結果不是的,而是像丹麥麵包般一層層的千層酥。在國外要買千層酥是不會再麵包店裡找到喔,因為它被歸納在點心屋的販售商品裡。三折四次還是四折三次?一共又會得到多少層次?頭好暈喔,對於數字實在不在行。不過這是個非常有趣的練習經驗,機器幫忙人力擀製的力道不足處。
Paris Brest 巴黎布列斯特,紀念自行車賽而得名的甜點,傳統的製作方式是要填入榛果卡士達餡。一圈的榛果卡士達餡再加上一圈的鮮奶油,滿滿的甜膩,撒上糖粉後大家一起分享吧!
水果籃,這是我的裝飾喔。灌滿了原味卡士達餡後擠上鮮奶油小球,放上水果罐頭餡就完成,還有用泡芙麵糊寫了個love來裝飾,是不是很棒。
天鵝泡芙,一對美麗的天鵝,含蓄的對靠著,很美!
閃電泡芙Éclair,法國人的傳統點心,可以閃電的速度把這甜到喉嚨痛的泡芙喀下去因而稱做閃電泡芙,很誇張的命名。
特別收錄,老師示範的修女泡芙,個人覺得到像個可愛的小精靈。
像不像Mr. Doughnuts 的甜甜圈?這甜甜圈是蛋糕的配方下去炸的喔,本身沒有什麼甜味,甜味來自炸完後的裝飾,巧克力醬加上堅果,好吃!
老師分析為什麼會有炸成不規則樣子的道拿司,模具沾到油鍋裡或是麵糊已經快用盡後所造成的畸形模樣。
看見油鍋裡道拿司有個白色的腰帶了嗎?這才是發酵成功完成後麵糰經過油鍋後自然產生的效果,神奇吧。 油鍋裡的道拿司是另一種以麵包製作方式練習的,所以要用到酵母,要等待發酵的時間,口感的呈現和蛋糕體的道拿司差別在於麵包體的軟軟,蛋糕體的實實。 我愛麵包體的道拿司。
麵包體的道拿司炸完後要立刻沾上白砂糖或是肉桂糖,肉桂糖的口味快把我融化啦!
這是派皮,另一種方式烘烤派皮好好玩,等到派皮上色後再翻過來繼續烤至內側上色。派皮的製作用的是切拌法,讓層次表現出來。
派皮烤好等到冷卻後再填入事先煮好的布丁餡,一會就會有Q彈的甜點囉。檸檬布丁派超級好吃的啦!
巧克力布丁派,冰冰的涼涼的很爽口,不像濃濃稠稠的巧克力乳酪。不同的配方真能傳遞不同口感的讓味蕾感受差異。
乳酪塔,塔皮的做法是用直接法完成的,特別請老師hold住派皮成熟時的檢查位置來拍照,一次又一次拍後老師說〝會燙耶〞,oops…sorry!
沒有用水浴法烤出來的乳酪塔,很香。
小塔上一小丁一小丁的叫做沙菠蘿,第一次用沙菠蘿特製的網篩來做很新鮮。有點像是刨刀刨仙草般的方式,讓菠蘿餡透過網篩篩出小小的丁丁。裡頭的秘密是水蜜桃杏仁餡,超級豐富的口感,超級肥胖的甜點。
乳酪派,這是它的名字沒錯。很特別的組合,有著濃濃的乳酪味道很受喜歡cheese口味的人的喜愛。
熱狗酥,爆極好吃的…… 從來不曾吃過這樣新鮮的酥皮,開心極了,我知道會胖,可是值得 :P
滾針伺候,麵皮千瘡百孔為的是烘烤後的酥皮不至於鼓脹的太厲害。
看到了嗎?滾的那麼厲害還是脹的那麼高。還好的是冷卻後就會回縮些,不用太緊張。
切掉邊邊角角後的千層酥皮,看得見層次分明的模樣。
切下來的邊角酥皮撕碎後可以重覆使用的黏貼在拿破崙派的側邊,recycle 也可以這樣正,水喔。
女媧酥,要在麵糰捲起時以空心捲的方式捲起,受熱後的酥皮脹開後才會有明顯的層次,不至於爆脹凸起。
烤好的女媧酥長的很像素食的麵輪。
蝴蝶酥,一點都不像,烤好就知道囉。 中間夾層裡有厚厚的白砂糖,別以為很多會很甜,不夠多的話可是一點都沒味道。
經由高溫烘烤脹開來的麵糰撐出蝴蝶的樣子,神奇吧。
杏仁酥,我的最愛。利用裁切滾刀可以量化的裁割出一整盤酥皮,超酷的體驗。
千層麵皮上撒上糖霜再撒上杏仁角就完成前置。
脹起來囉,側邊的杏仁酥烤至上色後就快要完成烘烤,這時上火不可過高否則就要烤焦了。
蛋塔皮,捲起來的耶。跟上回看電視裡李德全老師示範的一樣,不過這可是比較道地的酥皮製作方式做出來的。
蛋塔酥皮鋪在蛋塔模上倒入蛋塔餡料就要入爐烘烤。
有夠酥的皮看見了嗎? 還有內餡雖經過高溫烘烤依然水分充足真是讚!
下週要做什麼呢? 跟我一樣的期待嗎? 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