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蒸素肥腸是這幾天看電是學來的一到素食料理。 想學的原因到不是因為喜歡吃肥腸,而是那個〝粉蒸〞的替代品感覺很健康。想起小時候媽媽很喜歡做粉蒸肉這樣的大菜給我們帶便當,大塊五花肉用基本款的醬料醃漬後沾上〝粉蒸粉(蒸肉粉〞,大碗公底鋪上地瓜再將肉塊鋪上,稍微的壓實後就入電鍋蒸熟。 小時候的我們都搶食蒸好的肉塊,地瓜似乎得不到我和姊姊、哥哥的注意。 長大後再吃媽媽的粉蒸肉時,地瓜卻成了我們最大的獵物。 還好媽媽有了在下一代的孫子們可以讓這道經典的家傳料理,上層的蒸肉有孫兒們搶食,下層的地瓜有兒女們的掠奪,大家都樂在其中。
粉蒸的蒸肉粉其實是就是碎米,包裹在肉塊外層經過蒸熟的動作讓蒸肉吃起來更為滑口,發明這樣的做法的料理人也實在是太厲害了。 美食鳳味裡的古錐師的創意則是利用地瓜做為粉蒸粉,麵腸做為葷食的大腸,同樣的操作方式滿足了想吃素食卻又想著葷食的口慾。
家裡剛好有從傳統市場買回來的紫色日本種地瓜就直接使用,水分也算多是屬較軟甜的品種。 地瓜的選用覺得用黃心地瓜比較適合,因為黃心地瓜水份比較足不會因為蒸好後乾乾的感覺。
如果不是完全為了吃素加些蒜末應該更提味。沒吃完冷藏後用電鍋蒸過一樣好吃也更入味。
材料:
麵腸 6條
地瓜 2-1/2條 (我用日本種紫地瓜)
薑末 適量
醃料:(實際操作的用量)
醬油 1大匙
辣豆瓣醬 3大匙
甜麵醬 3大匙
砂糖 1小匙
白胡椒粉 1大匙
五香粉 1小匙
花椒粉 1小匙
香油 1大匙
香菜 適量 (裝飾用)
地瓜去皮切成小片狀後放入電鍋以外鍋一杯水蒸熟。
蒸熟後的地瓜片趁熱用手或是叉子搗碎,小心別燙到。蒸好的地瓜會有水份,別急著倒掉,地瓜很會吸水等會就不見了。
搗碎後的地瓜泥放置一旁備用。怕時間過久可以用保鮮膜蓋起來以免風乾。
麵腸用清水略為洗淨備用。
麵腸對切一半。
再將一半切對半成為一切四的份量。
接著將麵腸切成大小適中的小段。 不直接將麵腸切成圈圈的方法是因為入味不意。
取一平底鍋入些許油(材料外),麵腸段入鍋小火煎至恰恰。
一邊煎一邊翻來翻去的攪動以免焦鍋。
醃料基本款。調味料醃漬的時候不用太擔心會過鹹因為麵腸完全沒什麼味道,必須告醬料提味。
接著開始醃漬麵腸,首先磨上薑泥。
薑泥多磨些口感很不錯,辣辣的挺舒服卻不辛辣。 我家的大人居然說冬吃蘿蔔夏吃薑是很好的事,這麼有學問? 炎炎夏日為何還要吃性味辛辣的生薑呢?上網查了些資料:
夏吃薑,增食欲:夏季屬火,心氣旺,味屬苦。而肺屬金,味主辛,中醫五行學説認為,火克金,火旺容易刑金,導致肺虛,應該多吃辛辣味養護肺氣。中醫認為,夏日食薑與人們的夏日生活習慣和生薑的多種藥用功效有關。薑包括辛味食物都具有增進食欲、祛風散寒、解毒殺菌的功效。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會增進食欲;生薑對胃痛亦有緩解或止痛作用。
夏吃薑,暖暖胃:夏天雖熱,但陽氣在表,陰氣在裏,內臟反而是冷的,容易腹瀉,所以要吃暖胃的薑;冬天陽氣內收,內臟是燥熱的,要吃蘿蔔清胃火。而一天之內,應該早吃薑,晚吃蘿蔔,即“上床蘿蔔下床薑。”清晨之時,人的胃氣有待升發,吃點薑可以健脾溫胃,鼓舞陽氣升騰。到夜間,人是陽氣收斂、陰氣外盛,吃點蘿蔔,潤喉消食,清虛燥之熱,有利於休息。
接著將醃料一一放入。
用手抓勻醬料幫助麵腸入味。
放上蒸好的番薯泥繼續抓勻。
麵腸和薯泥混合均勻後裝入一適當的磁碗內。
整形好送入電鍋以外鍋一杯水蒸約30分鐘跳起即可。
蒸好的素肥腸起來有些像竹筍條。
拿一個盤子蓋在蒸好的素肥腸上反扣過來就可以美美的脫出。
額外的淋了些辣油和灑上香菜就這樣美美呈現。 右上方那一碗是蚵仔麵線清麵線很搭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