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cotti是義大利使用的術語,意指任何類型的cookie。在北美〝biscotti〞這個詞是用來形容經由兩次烘烤的弧形頂部和底部平實的長型、偏乾脆、堅硬的餅乾,尤其適合搭配咖啡或是紅酒一起在holiday season的時候和家人小聚時閒磨牙的聖品。 Biscotti的名稱來自〝bis〞義大利文的說法是兩次的意思,而〝cotti〞則指得是烘烤或是烹調。
Biscotti起源於哥倫布的時間,並創意自義大利一位廚子最初以這個餅乾搭配與托斯卡納葡萄酒來供參。 因此變得非常受歡迎甚而影響每個省市制定自己的口味版本。由於他能夠長期保存,也就成為水手,士兵和漁民的理想食品。感覺上像不像是我們的影養口糧? 不過好像還沒有口糧那麼的厲害可以乾巴巴的讓人容易噎著。
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擁有他們的biscotti版本:英國 - rusks,法國 - biscotte and croquets de Carcassonne,德國 - zwieback,希臘人 - biskota和paxemadia,猶太 - mandelbrot,和俄羅斯 - sukhariki。由此可見這個平民級的點心多麼受歐洲人的喜愛。
我也很喜歡這款點心,平實簡單卻很優雅。 口味平實因為小麥的香味加上堅果的香味,每一口都可以吃出各自的特色。優雅來自拿握著長條型的點心時那手勢感覺很優雅,聽著音樂倚靠在沙發椅的一角拿著biscotti沾著咖啡看著一本書,這樣的畫面無限的享受!
材料:
細砂糖 200g
海鹽 1g
香草豆莢醬 1/4小匙
全蛋 (去殼) 125g
低筋麵粉 300g
無鋁發泡粉 2.5g
杏仁粒 200g
苦甜巧克力 100g
高筋麵粉 (手粉用) 適量 (使用高筋麵粉做為手粉是因為高筋麵粉不容易結顆粒,不會影響成品)
備前工作:
材料秤妥備用
杏仁粒以150度C的烤溫烘烤約15分鐘備用
巧克力切割成適當大小備用
這次的biscotti也是無油版本。 材料有低筋麵粉、全蛋、砂糖、海鹽、泡打粉、巧克力和杏仁粒。 還有滿滿的信心和耐心就能完成。
粉類中的低粉和泡打粉加入盆中並且稍微混合。
砂糖和海鹽入鋼盆後加入全蛋攪拌均勻。
再來點香草豆莢醬助陣加香味。
兩三下就攪拌好濕性材料。
篩入粉類。
利用橡皮刮刀以切拌的方式將乾、濕材料攪拌均勻。 這時的合體過程有點小麻煩因為剛開始不容易,一定會成功的,不要氣餒和放棄。
黏答答的程度可以從畫面上看出來,這是正常的。
再來加入杏仁粒和巧克力囉。
用刮刀稍微的拌一下就要移到工作檯上操作了。
※ 這時將烤箱設定200度C的烤溫預熱備用。
工作檯上撒些手粉(高筋麵粉)後將麵糰移出整型。 手粉要足夠否則會一直覺得很黏。(所謂足夠就是麵糰不沾黏為主)
將麵糰一分為二再繼續整型。
取其中的一分麵糰按壓整型為長方形,厚度約1.5公分。麵糰很柔軟很容易整型,只是要移動時注意要輕柔對待。
整理好的兩分麵糰放在矽膠墊(或是鋪有烘焙紙的烤盤上),再略為整形一下下就要送爐烘烤。 麵團送進已經預熱的烤箱溫度為200度C進行第一段烘烤約30分鐘。
第一次烘烤完成後的樣子表面已略微上色,但是因為有厚度所以中間的部分仍為柔軟。 讓餅乾團稍微的冷卻約10分鐘後要來切割了。
※ 第二階段的烘烤溫度為140度C,所以要記得這時將烤爐降溫度。
利用較為鋒利的刀子以壓切的方式將長條型的餅乾團切成適當的寬度約1~1.5公分。 (寬度可以是個人喜好而定)
切好的餅乾橫躺在烤盤上排列著等待第二階段的烘烤。
切好也排列整齊的餅乾要再次烘烤囉。 烤箱140度C的溫度再次烘烤這些餅乾約30~40分鐘。 中途記得要觀察一下看看是否需要將烤盤掉頭 (因烤箱特性不同,上色程度不同)。
有沒有發現餅乾排列的轉向有變化?第二階段的烘烤進行一半時我將烤盤拿出翻轉了餅乾讓底部朝上烘乾。(如有使用巧克力要注意不要碰觸到巧克力部分以免燙傷)
烘烤好的餅乾是頂扣扣的就對了。記得將餅乾放在層架上冷卻,大約到體溫的溫度時就可以密封保存。
這個餅乾可以放上好一陣子沒問題的,隨時都有戰備糧很方便的,是吧!
這樣美美的一盤biscotti看了都開懷。 當心一口一口的上癮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