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吸引力凡人無法擋,愛好咖啡的年齡層跨越的廣度應該也很驚人,這些年來從咖啡專賣店到35元咖啡,甚至現在隨處都可在超商喝杯咖啡,好像喝咖啡才是很潮的樣子。查了一下資料有關台灣咖啡人口成長快速,市場規模約有二、三百億,根據英國ICO(國際咖啡組織)調查,台灣一年每人消耗咖啡豆約零點七公斤,日本一個人約消耗三點五公斤,美、義約四點五到四點八公斤,就數字觀察,台灣咖啡市場還有很大發展潛力。 當然以上非關商業,只是想說自己也在流行的潮流裡,感覺有跟上隊伍〈呼〉。
對於咖啡的口味個人喜歡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覺得就是要苦苦的喝下去接著會有甘甘的甜味跟著來,這才是喝咖啡。 還有另一個怪僻是不喜歡讓熱咖啡失溫以後才飲用,偏偏我有個好姊妹總會讓她一大早煮好的咖啡到下午還看見放在桌上,沒喝完冷了再微波,真是輸給她!
雖然愛黑咖啡但還是得配合家人的口味,咖啡要加奶加糖,摩卡奶酥吐司麵包,今天登場。
材料:(原食譜的烤模為21x9.5x9.5cm的吐司模2個)
麵包體:
高筋麵粉 350g
快速酵母 (instant yeast) 8g
上白糖 30g
海鹽 5g
鮮奶 160g
全蛋 1個
無鹽發酵奶油 30g
奶酥內餡:
鮮奶 10g
即溶咖啡粉 7g (怕苦可減少)
無鹽發酵奶油 100g
上白糖 100g
全蛋 1/2個
低筋麵粉 100g
杏仁粉 100g
泡打粉 (無鋁) 1g
全蛋汁 適量
杏仁角 適量
步驟:(內餡)
- 將所需材料備妥。無鹽奶油放置室溫中回溫軟化備用 (用伊思妮無鹽發酵奶油約15分鐘即軟化)。鮮奶倒入容器中放入即溶咖啡粉攪拌均勻。
- 粉類中的低筋麵粉、杏仁粉、發泡粉(無鋁)秤入容器中攪拌均勻。
- 無鹽奶油放入鋼盆中用手持攪拌器攪拌製絨毛狀後,加入上白糖繼續攪拌均勻。
- 分次加入全蛋汁繼續攪打均勻,讓蛋汁與奶油糊融合。
- 將咖啡牛奶倒入盆中攪拌勻。
- 攪拌均勻的摩卡奶油糊。
- 篩入混合好的粉類。
- 利用橡皮刮刀將摩卡奶酥糊攪拌均勻,倒入保鮮膜。
- 略為整形後的摩卡奶酥糊送入冰箱冷藏備用。
步驟:(合體)
麵包體第一次發酵完成的模樣,並輕壓將麵糰裡的空氣壓出 ,
滾圓後蓋上保鮮膜靜置15分鐘。(取用了總麵糰的3/4作為吐司麵包的用量)
將麵糰擀開成寬度與吐司模長度相同的長片型。
將摩卡奶酥糊自冰箱取出抹在麵包體上。
(這個奶酥配方很濕,相同的也取用奶酥總量的3/4抹上)
抹好摩卡奶酥後從底部由內向外緊緊的將麵糰捲起成圓柱形 (一人操作難拍這畫面)
※吐司模備妥。
捲好的麵糰收口朝下,利用刮板從麵糰頂部下約4公分處的中心位置切割成兩半。
再將麵糰交疊編捲,並將尾端處捏合好,放入吐司模內。
放進吐司模裡的模樣,待會要蓋上吐司蓋進行二次發酵(最後發酵)。
※ 最後發酵完成的前20分鐘將烤箱以175~180度C的溫度預熱備用。
麵包體的麵糰還剩150g,切割成兩個小麵糰分別包入奶酥餡個別烘烤。
兩個小麵糰入模的樣子。
可以明顯看出小麵糰發酵前後的差別。
花了約100分鐘後完成最後發酵到九分滿的麵糰長這樣。
仔細看跟尚未發酵完成時的麵糰比較,麵糰有撐起來的感覺吧。
麵團上刷上全蛋蛋汁,幫助烘烤上色用。
撒上杏仁角,多些裝飾,將吐司模不加蓋送入烤箱以175~180度C烘烤約30分鐘即可。
烤好後的吐司自烤箱取出後立刻脫模放在網架上冷卻。
小麵糰包了奶酥在裡面也抹了一片在外層,超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