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突然想起爸爸--我的山東老爹,身懷絕技的會做所有山東人的麵食…沒想到多年後的我也跟爸爸一樣喜歡上各種麵食,更愛自己動手嘗試在麵粉、麵糰裡玩耍,好不快樂。 想想,如果爸爸還在的話應該會很驕傲吧!
說起這槓子頭‧火燒還真是硬梆梆的〝要得〞,難怪要拿來形容〝頂寇寇〞脾氣硬的人。 「槓子頭」:是山東人喜歡吃的一種食品,以燒餅狀,以硬麵做成的乾糧,不需冷藏即可久存,製烤成品冷涼。 如果以餅擊人,打在頭上肯定會打出一個腫塊,十數日才會消退。 槓子頭食後耐飢,多為出門上路的遠行人必備物品之一,亦即意味:是沒有虛假的真材實料。
「槓子頭」,又稱「火燒」,有的上面還會印上「反共抗俄」標語,充分凸顯了北方食物的性格,不過現在反共抗俄的字眼早被"香”或是店家名字取代,不過仔細數數,還是有十二道光輝。 槓子頭質地堅硬,既耐嚼又可久藏,因為軍隊裡常吃,來自北方的伙伕頭都會做,也就成為最早流行在民間,便宜又經飽的食品。
我做的是經由周老的改版口味,有糖有鹽也有奶粉,多了點不同的元素淡淡奶香味,另有一番風味。 利用我的比薩石板透過高溫烘烤讓麵糰脫水,而且還不時的噴水讓表皮增加脆度,烤好的槓子頭非常的堅硬,滿意極了。下次我要嘗試用老麵來做做看,應該更有不一樣的口感。
再回去哥家過年時我要手作這個槓子頭祭拜我的爸爸!
材料:
中筋麵粉 300g (我用的是粉心粉,五Q五Q)
低筋麵粉 300g
清水 250g
細白砂糖 30g
奶粉 60g
鹽 1小匙
步驟:
- 將所需的材料備妥。
- 取一大盆加入中筋麵粉、低筋麵粉、奶粉、糖及鹽後略為攪拌。
- 將清水加入後用木匙略為攪拌,用手搓揉成為粗粗的麵糰。(不必過度的揉至出筋,麵糰較乾需要一點耐心)
- 麵糰靜置約30分鐘,這樣比較容易操作 (我讓麵糰靜置了60分鐘,可以從兩張在盆裡的麵糰看出不一樣的地方)。
- 烤盤放入烤箱上層以210度C的溫度預熱約20分鐘備用。
- 靜置過後的麵糰放在工作檯上,麵糰的總重量為977g,將其分割成每個約163g的麵糰,共6個。
- 每個麵糰略為揉桿後用手掌壓扁,利用鋒利的長刀沿著麵糰的側邊斜切深刀。
- 利用大少適中的瓶蓋或是碗底朝麵糰中心用力往下壓出凹槽,中間空出來的地方可用原型筆身壓出若干個圓來 (開心隨興的壓就好)。
- 手上抓些手粉撲在整形裝飾好的麵糰底部,將麵糰放入預熱好的烤盤(熱石)上,烘烤約30~35分鐘。
- 烘烤途中需將麵糰翻面,灑水,換位置,這樣槓子頭上色才會均勻和硬脆。
後記:
在Youtube上看到這篇影片介紹兩位老伯伯和伯母的槓子頭,兩位老人家至今還能一起相伴做麵食,覺得好溫馨。 老伯伯也是山東青島人,更讓我想起我的爸爸,一邊做事一邊叼菸,隨興至極。 希望有機會我會去嘉興街264號老伯伯的店嚐嚐具有家鄉味的槓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