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複習一下湯種麵包,早上起來煮上湯種麵糊後放入冰箱接著就開始忙碌的一整天,真的喔……是一整天。 玩樂烘焙一陣子後慢慢地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總會希望在既有的框架下嘗試一些不同的元素,給自己一點刺激和多一些歡樂成就。
心中想像的湯種麵包口味是古早味蔥麵包,鹹蔥餡上加一些辣味紅椒粉多些異國風,刺激的元素是〝番薯泥〞,希望在咬下鹹口味的蔥麵包之下隨即的滑入奶油薯泥的甜蜜,直覺地認為這樣的衝突是成立的 (結果大受喜愛)。
製作過程中的插曲是女兒說這樣不會很怪嗎? 為了有比較,保留一半不加蔥餡,而是以原來的風味呈現,結果鹹蔥口味十分討喜。 看著女兒豎起大拇指說好吃,每次都開心 J
材料:12個每個約64公克麵團
高筋麵粉 292g (使用水手牌強力粉)
低筋麵粉 135g (使用聯華低筋麵粉)
快速酵母 6g
湯種 112g
清水 98g
細砂糖 45g (使用上白糖)
海鹽 6g
奶粉 18g
全蛋 90g
無鹽奶油 45g
番薯泥 395g (蒸熟番藷335g + 50g奶油 + 10g 糖 + 1點點鹽)
裝飾用:
青蔥
白芝麻
海鹽
辣紅椒粉
胡椒粉
橄欖油
無鹽奶油
杏仁片
蛋汁
材料如圖。 ※ 湯種的煮法清參考湯種版蔥麵包。
全部材料除奶油外放入鋼盆中,攪拌機以慢速2分鐘攪打略為成團。
加入奶油後再以慢速1分鐘後轉中速攪打約3分鐘,然後慢速2分鐘,中速4分鐘,慢速2分鐘,快速2分鐘完成。
天氣很冷,即將完成後的溫度接近24度,天冷不必隔冰水降溫。
麵團攪打完成。
看看薄膜的表現,還不錯喔。
秤一下完成的麵團重量。
測試一下麵團的溫度,接近25度,很棒。 麵團放入鋼盆中覆蓋保鮮膜,放入微波爐(不開火)進行第一次發酵約70~80分鐘。
中途一半時間將麵團翻個背,這樣可以幫助發酵。 翻好後再蓋上保鮮膜繼續完成發酵時間。
趁著麵糰發酵的時間裡將番薯去皮切塊用電鍋蒸熟。 我喜歡這種黃色番薯比較Q甜,水份不那麼的多。 蒸熟後的數塊用壓泥器將薯塊搗成泥狀。
趁熱比較好拌,奶油、糖和鹽全都加入一起攪拌均勻。
麵糰發酵完成,利用80分鐘的時間。
將麵團分割成12等分大小的麵團,揉圓後放在工作板上,蓋上保鮮膜靜置約15分鐘。
攪拌完成的奶油薯泥,放在窗邊吹風後很快就冷卻。
趁著麵團靜置的時間將薯泥分成12等分揉圓。
扣重法是非常好用的方法,盤子放在秤上扣重後揉好的薯泥團放上,確定好重量後再扣重,每次歸零這樣就可以不麻煩的將全部的薯泥團秤好。
開始擀麵糰,利用擀麵棍將麵團擀開。
放入薯泥團。
麵團包起來慢慢的收口。
完成後將收口緊緊的合起來。
整形好放在舖有烘焙紙的烤盤上。分成兩盤,每盤6個,排放的方式可以用之字形的方式,看得清楚嗎? 這樣的排放每個麵團都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長大。
同樣的要蓋上保鮮膜進行最後發酵約45~60分鐘。 天氣很冷家裡吃火鍋,再後面的發酵時間我把烤盤放在熄火的火鍋鍋子上。
※ 發酵完成前的20分鐘烤箱以190度C的溫度預熱。
發酵大約45分鐘。
鹹口味的表面裝飾,青蔥珠、鹽、黑胡椒和這個辣味紅椒粉外加少許橄欖油,非常刺激喔。
麵團上刷上蛋汁。
在麵團表面劃上一字。 麵團畫刀的時機,最好是烤箱預熱前這樣在經過預熱的時間中麵團有時間伸展,裂口比較美。
將適量的餡放在切口上,撒上白芝麻。
完成囉!
看起來就很可愛。烤盤送入烤箱以190度C的溫度烘烤約10分鐘後降溫至165度C繼續烘烤3~5分鐘。
另外一組是刷上蛋汁後劃十字刀,在切口放上每個約2g的奶油,再貼上杏仁片。
特寫一下。
烘烤約12分鐘的時候發現口打開了青蔥餡不夠多,立刻補上。 再送回烤箱繼續完成烘烤。
麵包出爐囉!香噴噴……
將麵包放在層架上冷卻片刻。
用胖這個字形容麵包真貼切。
另一組也完成囉!
好可愛喔。
像不像米字。 一樣要放涼冷卻一下。
集合一下。 不在團隊裡的各一枚已經在女兒的肚子裡。 結果是媽媽勝,明明就鹹口味的會大受喜好。 試試看,真不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