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一種是一種常常出現的行為,而且常常是在無意識下出現。《美国心理学期刊》(1903年)用以下的文字來定義習慣「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習慣是某種程度上固定的思考方式、意志或者感覺方式,是由以往重複的心智體驗而獲得的。」。一般人在出現習慣性的行為時,不一定會注意到,因為人們在進行日常工作時,不會對自己所做的事作詳細的分析。 套用在飲食習慣上也適用不是嗎!
平常我們接觸的食物不論形式和樣式,對我們而言早已是既定的樣子,久而久之也就習慣成自然。 泡芙除了經典的圓形之外,長條型的閃電也是常見,天鵝和刺蝟造型的泡芙則相對比較少見。 如果用多連模來烘烤泡芙會不會是另一種好玩的結果? 阿木閒來想著可以玩玩看,結果玩得很開心。
再將提拉米蘇的元素放進泡芙中,做個提拉泡芙,內餡以cream cheese (如果剛好有mascarpone cheese亦可)和鮮奶油混合,另外多一份濃縮咖啡液,食用時再擠入,製造吃的樂趣,娛樂自己也讓家人驚豔。 如果有興趣不妨玩玩看喔!
材料:12個正方形泡芙
餅乾麵團:
無鹽奶油 30g
糖粉 25g
低筋麵粉 35g
泡芙麵糊:
無鹽奶油 60g
清水 90ml
鹽 1g
低筋麵粉 60g
全蛋 100g (不一定全用完)
內餡:
Cream cheese 300g
糖粉 65g
動物鮮奶油 300ml
咖啡糖漿
即溶咖啡粉 5g
細砂糖 25g
熱水 30~40ml
先準備餅乾底,材料如圖。 奶油室溫下軟化使用。
軟化的奶油以木匙壓拌後加入糖粉拌均。
篩入低筋麵粉後拌均成團。
平均分成12等分後放在舖有烘焙紙的托盤上。
麵團上再鋪一張烘焙紙,利用平底器具將麵團壓扁約2mm厚度。
完成後整個托盤放入冰箱冷藏。 這樣做餅乾底超級方便的。
泡芙麵糊材料如圖。 水和奶油秤量在一起,低粉過篩,全蛋打散備用。 ※烤箱以230度C的溫度預熱。 (經過多次烘烤後經驗得知家裡的烤箱需要這個溫度比較適合)
泡芙麵糊完成,使用紅心雞蛋麵糊顏色較深。 ※請參考部落格中任何一篇泡芙篇的操作。
泡芙麵糊裝入擠花袋後平均擠入模型中。 擠入的方式是連模下有電子秤,歸零後秤出每一份的重量大約22公克。 怎麼知道可以分每個22公克? 當然是整個麵糊裝入擠花袋秤總重後得知,記得喔。
冰鎮後的餅乾麵片。
輕鬆又方便的放入泡芙麵糊上,超微按壓。 完成後送入烤箱以230度C的溫度烘烤約15分鐘後,降溫至190~180度C繼續烘烤20分鐘。 ※烘烤泡芙過程中不能打開烤箱門以免消泡。 烘烤時間一定是35分鐘,若趕到泡芙以上色也必須熄火燜至時間完成。
泡芙烘烤中製作內餡:材料如圖。 Cream cheese已在室溫下待命就緒。
Cream cheese加上糖粉打軟至澎發後加入少許杏仁甜酒(材料外)。
加入動物鮮奶油繼續攪打至光滑細緻。 完成的模樣漏拍。
泡芙出爐囉! 有一種開心的感覺…… 一點都沒沾黏的將泡芙取出放在層架上冷卻後裝飾。
咖啡糖漿操作:咖啡粉細砂糖秤量在一起後加入熱水調勻,砂糖融化即可。
內餡灌入泡芙中,飽飽的。
完成灌餡後,可以在泡芙上篩上少許無糖可可粉 (材料外)。
咖啡液裝在滴管中,讓食用者小小玩一下。
獅子座女孩玩得很開心,大力一擠後咖啡液也從底部滑出,有點兒想偷笑!
酥脆的餅乾頂、柔軟的內餡帶有點cream cheese的酸度,剛出爐泡芙皮的脆,組合起來的確美味。 當然還有臨門一腳的咖啡糖漿,真怕深夜有人吃了睡不著。 咖啡糖漿挺濃的…
沒有撒咖啡粉的原貌。 很喜歡這個菠蘿皮經由溫度烘烤後炸開的樣子,自然的裂紋美極了。
然後又開始拍拍樂的拍照。
如果家中有個小型聚會,這樣的甜點準備,主人應該得到極優的佳評。
有點心動了嗎? 妳也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