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本食譜書,書名叫做〝風味麵包教科書〞,書裡的內容是分享如何將六種基本面糰衍生出26種麵糰、45種麵包款式的風味麵包。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既定的方式去生活,習慣於經常習慣的模式去思考,看看不同的書籍的變化分享,偶而會有恍然大悟或是欣喜若狂的刺激,〝怎麼我沒想到?〞,至少我常這樣想。
這本書中有個分享是用奧利多餅乾攪和進貝果麵糰裡改變口味,看著看的就瞄像上回兒子沒吃完的巧克力餅乾,想要嘗試的心裡又冒出好奇心,於是就鼓勵自己動手做做看。
要把餅乾這硬不啦嘰的東西放進柔軟的麵糰裡,似乎有點委屈了麵糰,既渣又乾的揉啊揉的,好怕把麵糰給破壞了。 整個過程中忐忑不安的心一直就是個沒把握的。 沒想到結果並沒有比想像的差,而是更好,很有貝果的口感,也是自己喜歡的口感。 硬餅乾經過和麵糰的結合吸收水分後竟有點像是蛋糕般的夾雜在貝果麵包裡。 另外也按照書上的配方加了橙皮,豐富了口感的另一種咀嚼享受和口腔氣味的多元感受。
材料:(自己調整後的配方)
法國麵粉 720g
細砂糖 42g
海鹽 10g
快速酵母 7g
冷水 400g
橄欖油 30g
餡料:
巧克力餅乾 170g
蜜橘皮 30g
法國麵包粉,蜜橘皮和右上方玻璃罐中的巧克力餅乾是主要的材料。
麵包糰的操作:將麵糰的材料(除橄欖油外)加入攪拌鋼內以慢速3分鐘後轉中速2分鐘後再次轉以慢速加入橄欖油後3分鐘的攪打,再次轉中速攪打約2分鐘即可。
巧克力餅乾先剝成塊狀。這是我的手工餅乾,高貴的食材咧。
蜜橘皮備用。
麵糰攪打完成後自鋼盆取出後稍微攤開並將巧克力餅乾和蜜橘皮包入。 包入的操作有些小麻煩要有耐心,慢慢的壓擠按的將餅乾塊包覆進麵糰裡。
麵糰包裹好餡料後放置於鋼盆內蓋上保鮮膜放入微波爐(不開火)進行第一次發酵約30分鐘。
30分鐘後麵糰似乎沒有脹的太大,還是就繼續的操作下去。
秤一下麵糰總重。
想來想去後就把麵糰分割成13等份,每個約108g。
把麵糰圈成一個圓圈的步驟可以參考罌粟籽貝果篇,不過這次有點小麻煩因為餅乾的緣故,耐著心點就會成功。
所有麵糰的右邊拍。
所有麵糰的左邊拍。
麵糰因為在這個步驟已經折騰好一會了,所以就當是中間發酵。
完成整形後讓麵糰靜置約20分鐘後就來燙麵了。
※烤箱以230度C的溫度預熱備用。
每次做貝果在這個階段的時候都覺得它好美,肥滋滋又白嫩嫩的。誰料一下水後皺了是沒差(因為一定會),可是入爐烘烤卻沒有美美,還是縮縮的就很悶…
所以這次決定不貪心一次一盤的烤,在這裡做了萬全的準備,一盆發酵好的麵糰,一個鋪好烘焙紙的烤盤。
水滾囉,這麼大鍋夠給你們浸泡的了吧! 就是想要把燙功做好……
一大鍋約3000cc的水,鹽和糖各60g,麥芽經約15g,大火蓋上鍋蓋待煮沸後轉小火。 麵糰的正面朝下燙15秒後翻面續燙10秒後撈起瀝乾水分後放在烤盤上。一次操作約4個,再次操作時水溫可能已下降所以須把爐火稍微開大些。
這裡的操作是每次失敗的地方所以來不及拍照,這次練好後下次再補拍些過程的照片。
燙好的麵糰入爐以230度C的溫度烘烤約13分鐘即可。 中途是否需將烤盤掉頭需視烤箱特性而定。
烤好囉!沒有抹全蛋汁也是OK的。
女兒咬了一大口後的特寫拍,剛烤好的貝果真的很帶勁,Q酥脆!
玩玩不同的擺飾照。
我親愛的家人們整個大捧場,一共做了13個,家人們在出爐的當下已經解決了4個,隔天早上女兒竟然自己主動的當作早餐的吃了起來。 趕緊也分享給我親愛的媽媽,她是貝果的忠實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