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線球麵包」最近在網路社群網站上非常活躍、非常有名的一款人氣手作麵包。 不得不佩服原創者的創意造成熱烈的旋風。好奇之下也想來跟瘋一番,一起做美美的麵包。
麵包麵團的整形手法是我們有做過和看過的,不同的是麵片變成麵條,完全在於切工的粗細平均一致。 包餡可以隨心所欲,果乾或者沙餡都行。 正巧最近做了紅豆沙餡可以用得上。 我們也來出一款屬於自己的毛線球麵包。
材料:2個八吋蛋糕模大小
高筋麵粉 600g
抹茶粉 20g
乾燥酵母 7g
上白糖 60g
玫瑰鹽 8g
全蛋 105g
動物鮮奶油 165g
鮮奶 200~210g
無鹽發酵奶油 50g
紅豆沙餡 450g
乾性材料秤量在一起。
接著加入全蛋、鮮奶油和鮮奶 (鮮奶可預留1/5視麵團濕度調整)。
攪拌機以慢速4分鐘攪打。
慢速攪打的用意在於將材料拌合。
接著轉中速4分鐘攪打。
攪打出起筋狀態。
停機後加入軟化奶油,再以慢速3分鐘攪打。
繼續以中速攪打8~10分鐘至薄膜產生。 一般家庭攪拌機的轉速較低需多一點時間操作。 若覺得麵團溫度高可以利用冰水盆墊在缸盆底部降溫。
觀察麵團攪打的濕度狀態可以觀察缸盆底部是否沾黏。 沾黏可以少量乾粉調整。
檢查薄膜狀態,有薄膜且破洞無鋸齒狀,表示攪打完成。
輕觸麵團表面。
麵團回彈表示攪打完成。 雙重認證的概念。
攪打完畢的麵團溫度在理想範圍。
麵團放進鋼盆蓋上保鮮膜進行第一次發酵60分鐘。 之後就把整個盆放進冰箱冷藏至隔天再操作。 利用低溫發酵的好處是麵包老化較慢,當然還有是要追劇沒空了啦。
第二天清晨麵團自冰箱取出。
檢查一下狀態。
發酵的很好。 沾上乾粉的手指插入麵團中心位置不回彈。
麵團溫度還很低,喚醒麵團的時間大約需要1~2小時視溫度而定。
先將麵團分割成兩等份並蓋上保鮮膜靜制約30分鐘。
時間過去後再將每個麵團分割成5等份,再靜置約20~25分鐘。
取一份麵團擀開約25公分長度。慢慢操作整形的過程中麵團也跟著逐漸舒醒。
從上至下約3/4處,以橡皮刮版將麵團切割出約0.2cm寬度的麵條。
切割過程中若感到沾黏可利用乾粉抹在刮板上,切割立即順暢。
切割完成呼,好療癒喔。
取45公克的紅豆沙餡鋪放在麵團未切割處。
將底部和側面的麵團包覆住餡料後捲起。
一邊慢慢捲起一邊推進。
推進的時候盡量以雙手兩側捲起,不破壞切割線條。 為了拍照這裡只能單手操作。
捲起後的麵團,像不像毛線球。
完成後的麵團放進模型中。 模型為非防沾的有在邊上塗些烤盤油,及底部鋪紙。
每次放進麵團的時候都可以從側邊向旁邊的麵團推擠一下,安排好最佳位置。記得不要按壓頂部麵條一免破壞立體感。
完成後整形後的麵團蓋上保鮮膜進行最後發酵約45~60分鐘。※烘烤前將烤箱以190度C的溫度預熱。 上下火設定為 170/220,預熱時間相同。
發酵完成囉!
第二模的模型較低鋪上烘焙紙,麵團長的還行。
烤模放在烤盤送入烤箱烘烤25~28分鐘,中途是烤箱特性將烤盤轉向。
麵包出爐囉!上下火的培雅客是烘烤了23分鐘完成。
超美的啦…… 上火溫度不高就是不想頂部上色過多。
出爐後的麵包放在層架上冷卻。
看看我們切割出來的線條,有整齊吼…
切開來的斷面,紅豆沙很OK且非常的微甜。 麵包體低溫發酵後第二、三天食用仍舊柔軟美味,很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