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鬆餅的接觸是在結婚生子後才開始,大家也是嗎? 年輕時候的生活型態多半是依照家裡爸媽的安排,這種近似洋玩意的機器設備或是成品,顯少會在家中出現。 這些年鬆餅一直很受到市場上的歡迎,但是記憶中好像有個缺口,想不起來什麼時候開始在家裡玩鬆餅。 試著在網路上尋找一些資料,大約是在2005~2006年開始鬆餅逐漸進入生活圈…
鬆餅的食材很簡單,份量卻壯觀。 記得多年前跟朋友去咖啡弄吃鬆餅,兩人很努力地吃完,實在很飽。 加上以往鬆餅多半是甜口味,吃多了難免有些膩口。現在鬆餅餐廳的變化可多了,有甜有鹹甚至兼賣其他產品,多元選項是這個世代必須具備的基本要件。 感覺上鬆餅店、咖啡店都有個共通的特點就是提供一種溫馨的氛圍,讓人放鬆心情,紓壓解悶之類的。
說了半天,今天我們也要做鬆餅,而且是有點變化的鬆餅…嘿嘿,讓在家吃鬆餅也可以有另一種溫馨。
材料:
苦甜巧克力 85g (70% 調溫巧克力)
無鹽奶油 65g
細砂糖 65g (使用35公克三溫糖)
鹽 1g
全蛋 120g
低筋麵粉 110g
高筋麵粉 40g
無糖可可粉 15g
無鋁泡打粉 6g
鮮奶 110cc
鮮奶油 150g
細砂糖 20g
杏仁甜酒 15cc
新鮮草莓 適量
材料如圖。 巧克力及奶油秤量在同耐熱容器中。 粉類秤量在一起。
巧克力、奶油盆隔熱水鍋融化。 ※融化至一半即可熄火,以餘溫將巧克力、奶油融化完全。
接著加入糖、鹽於巧克力奶油盆中攪拌均勻。
全蛋加入,使用螺旋攪拌器將蛋汁在奶油盆中攪拌均勻。
篩入混合過後的粉類並略微攪拌。
逐次加入鮮奶將材料攪拌均勻完全。
完成後的鬆餅麵糊。
鬆餅機預熱後,倒入適量的鬆餅麵糊,等到表面冒泡後蓋上機器上蓋加熱至加熱燈熄滅。
完成後的鬆餅取出放在層架上冷卻後才能操作夾心。
鮮奶油打發:鮮奶油以電動攪拌器中高速攪打至大泡泡。
加入細砂糖繼續攪打至7分發。
夾心用途的鮮奶油不宜打過發,夾心後呈現比較細緻。
完成後的鮮奶油加入杏仁甜酒 (或者自己喜歡的水果利口酒),攪拌均勻。
麵糊完成後可以做出三片鬆餅。
工作臺上鋪上一張保鮮膜,鬆餅一放上,抹入適量的鮮奶油。
鋪上切片的草莓。
剛好有藍莓,補一下洞洞。
再以一些鮮奶油鋪上。
這樣的夾心比較美。
完成後疊上另一片鬆餅。
接著將保鮮膜包覆起來。 放入冰箱冷藏約1小時,向是做蛋糕捲一樣,鮮奶油比需要冷靜一下。
切開來囉! 多用了些乾燥的草莓粒抹在旁邊裝飾一下,也增加了香氣。 獅子座女孩說好吃。 我們還特意冰一份在冷凍庫,半凍半冷的享用。
鬆餅的麵糊一點都不甜,鮮奶油中的糖稍微比平常的比例多一咪咪,淋上少少的楓糖,一整個對味又好吃。 試試看喔!